希望透過攝影了解屏東縣市內遺忘的古蹟而以加深對古蹟保存的價值

藉由提生知性旅遊的古蹟文化休閒生活

進而了解古早農商家聚落的演進

 

屏東市區除了有作都市計畫以外的地方,其實還是很鄉村.

在尋訪<< 宗聖公祠 >>時,一度還找不到確切的位置(讓生活在屏東市二十幾年的我,覺得對自己的家鄉很陌生)

還在特地網路上Google一翻

 


檢視較大的地圖

地址:屏東市勝豐里謙仁巷23號

由"自由路"轉入口前有兩棟房子(兩棟房子-左邊白色牆/右邊藍色大門-中間的一條巷)照片如下:

  

 

曾姓宗聖公祠。創建於日昭和 2 年(1927),為裕振、啟滄二祖會基金所建。

當時公推曾寶琛為總理,曾進祥、曾添興二位為執行理事,曾貴謙為工程費籌備理事,日夜輪流住在工程場地監工,歷五年乃成。

遠祖曾子(參)以孝道為後世所景仰,歷唐、宋、明、清各朝代皇帝,敕封為「宗聖公」,因此取祠名為「宗聖公祠」。

 

「宗祠」在台灣習慣稱為「祠堂」、「公祠」,以姓氏血緣親族危基礎

供奉祖先神址,標榜奉行祖先遺訓,教化親族子孫,維繫親族感情,並兼具排解糾紛的仲裁之所,也是聚落的中心。

而清末為台灣興建「宗祠」最為興盛的時期,乃係乾隆、嘉慶年間的大量移墾先民,已經在台灣本島落地生根,枝繁葉茂,藉以光耀門楣或是懷想大陸故鄉。

 

 

門樓(山門)中央塑「宗聖公祠」,山牆頂塑巨形雙獅,山牆上塑貝殼與卷草泥飾

背面塑「守身養志」,門額左右對稱裝飾可愛的天使,而左右的牆柱上則塑以雙獅對應整體氣勢雄偉

 

加油主人」在牆上的字樣,雖然是不好的示範,但也道出我的心聲.......

 

  

 

 

 

結合了寺廟、民居合院形制,外觀上交相融入客閩合院建築仿巴洛克裝飾風格,工法則以洗石子、泥塑木雕剪黏、交趾陶彩繪書法等藝術表現

 

 

 

 

 

曾家宗聖公祠是一棟二堂二橫式四合院建築,前面有一個廣大的廣場,最外面的高大門樓塑有動物雕像,氣派非凡

其中第一堂閒廳西側,裝有鐘、鼓各一,另外在正廳內部的柱子上,有用竹葉寫成的「竹葉字」,是罕見的書法藝術。

 

 

正廳右邊,居然有火車過山洞的彩色壁畫,主管單位屏東縣文化局的人邊搖頭邊笑說,那是後來,在這裡經營幼稚園時留下的痕跡。

什麼?在古蹟裡經營幼稚園?

跨出門,旁邊的沙堆與沙堆上的玩具,也讓人有了當年滿佈童語童聲的聯想。

於是,讓人對這七十五年來的變化,也有了一些想像。

 

 

 

由於疏於管理維護,宗聖公祠已經嚴重毀壞,雖然主體建築尚稱完好,古鐘、石碑、匾額等古文物仍倖存,但屋瓦嚴

重脫落、雕樑畫棟斑駁褪色,部分蛀蝕,文物散佚,曾氏子孫不忍見宗祠得不到妥善維護,被人當做古物商的堆積場,

而多方奔走期望收回修復,但因積欠管理費、產權等諸多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宗姓血食也無以為繼。

 

 

 

幾十年前,眾家族集資聘人管理,後來家族的分支愈來愈細,權責難分,漸漸地也沒人出錢了

現在住在「宗聖公祠」裡的,是管理員的後代,因為沒有收入,開幼稚園、養雞、養狗......,想來不可思議,卻發生在「宗聖公祠」裡。

 

拍照將近尾聲時,遇到一位老伯自稱之前也是裡面的管理員,說道已經很久沒有人來這裡照囉!

難得還會有人來這裡走走已經很不容易.

在聊天之餘,老伯非常和藹親切跟我說之前發生的一些事物,也歡迎有空多來走走.

攝影:鬆餅魯魯

文章及文獻: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319-旅行事誌/阿達碼

 曾義雄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dwar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